【傳院記者李昀璇採訪報導】「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,絕大多數的基礎,其實是在政大建立。」甫到政大傳院任教一個月的李家驊說道,大學時期的他從政大歷史轉入政大廣告就讀,在人文學科訓練的薰陶下,逐漸奠定他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以不同的身份回到母校,李家驊其實並未感到太大的差異,政大傳院對他而言,仍舊是個良好的學習環境。李家驊步入紀錄片導演的契機,也發生在政大傳院。在學期間,他偶然參與導演楊力州的演講,才驚覺有紀錄片這種別於傳統劇情片的電影拍攝方式,難掩激動的他一問之下,得知楊力州的母校是南藝大音像所,因此也正是在那刻,他決定報考南藝大,正式開啟他紀錄片導演的路途。
備考期間,李家驊用大學打工存來的錢買了第一部攝影機,拍攝奶奶賣米粉湯的場景作為入學作品,再加上筆試優勢,他順利進入南藝大音像所就讀。剛入學時,李家驊過的並不輕鬆,班上同學人才濟濟,有電視台資深導播,也有得獎導演,相形之下,李家驊當時的經驗和技術都差了一截。不過,憑藉著學校師資和同儕,他秉持著「不懂就問」的態度,過程雖苦,卻也漸漸培養出技術。回想起研究所那段時光,李家驊強調,技術雖重要卻不是最重要,建立觀點和加強說故事的技巧才是不可取代的能力,而這些不會被拿走的能力,正是在他就讀政大傳院時培養而成。
「如果你真的花一點時間接受現在學習的事物,即便你現在不喜歡他,你會發現未來有天他會給你一些幫助。」李家驊回憶就讀政大廣告時,經常進行提案,雖然過程並不輕鬆,卻培養出他的表達能力,廣告系的提案訓練為他在拍片工作中爭取案子提供很大的助力。無論是他的學生時期,亦或是導演生涯中,在提案之上,他更常被考驗的是敘事能力,但在陳述意見或進行說服前,首要的還是建立自己的觀點。因此,李家驊鼓勵政大傳院學生多嘗試建立自己的世界觀,「你要知道你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是什麼,」透過陳述自己的故事,描述自我和世界的關係,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和本質,進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看法。
學生時期的李家驊在政大培養出世界觀,藉由影片的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,而今他回到母校,透過教育,刺激更多他對世界觀的想像。「我覺得教書很有趣,因為你會很快理解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。」李家驊認為不管身處哪個領域,人始終需要接觸新事物,因此對他來說,透過和學生互動,能認識不同世代的事物,激發出新的思考或想像。「我非常喜歡台灣,但是這個國家,對我來說目前還是千瘡百孔。」回歸投入教育的初衷,李家驊認為建立成熟的公民社會,仍有賴於傳播業的教育,因此他更希望透過自身所學為台灣公民社會做出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