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教職員工

首頁 / 本院成員 / 人物特寫 / 教職員工
::: :::
日期:2017-03-28

【傳播學院鍾瑩貞、邱柏勳報導】 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、輔系廣告的林翠絹老師,經過美國和新加坡等地多年的學術洗禮後,在2016年9月離開南洋理工大學,以「科技部補助延攬特殊優秀人才」管道獲聘回母校任教,擔任政大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。她表示:選擇回到尊重學術多元性的政大傳院任教是適情適性的決定,並期許自己替台灣創新傳播研究及跨領域人才培育多盡心力,保持研究能量,持續與國際傳播學領域接軌和對話。
 
「就像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一書的少年四處流浪尋覓夢中寶藏,最後竟然發現:它原來就埋在故鄉無花果樹下、那個熟悉到不行的牧羊處…」林翠絹老師回憶起峰迴路轉的職場生涯,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,她擔任過台灣東森、民視電視台幕前幕後多種角色,也曾在寶島客家電台播報新聞、主持節目,之後轉任銘傳大學教職傳承廣電實務經驗,2007年獲得夏威夷大學Manoa分校跨領域的傳播與訊息科技博士後,在海外學術界奮鬥近十載,她驚覺原來所尋覓的就藏在起點,「選擇回到政大傳院這讓我感到最自在的地方,是一種有根的踏實感,讓我重新享受單純做研究的自由與教學的樂趣。」
 
學術研究:尊重多元價值、走出象牙塔
 
林翠絹老師不管做什麼,總想著拼命做到最好,她習慣性地設下明確目標,專心地朝夢想前進。秉持著過人的堅持與毅力,再加上她對研究新興傳播科技產業和使用者的熱誠,至今林老師已完成四十多篇傳播學術論文發表,其中過半數刊登在收錄在SSCI的國際期刊,她的新媒體研究主題包括行動電視、定位式行動廣告、多螢幕社交電視和行動健康傳播等。
 
林老師強調研究最終必須走出象牙塔,「期望自己研究的結果,能對新媒體產業和使用者具有實用參考價值,對社會產生影響力,對於做研究,我不滿足於僅對學術理論的貢獻,更不想盲目追求論文數量或影響係數。」
 
根據林翠絹老師對於高度競爭的新加坡大學環境的觀察,追逐世界排名造成教授們極大的生存壓力,惶惶終日追求論文高產量及高期刊影響係數。她認為傳播學門領域多元,不適合以單一標準評斷:影響係數愈高,就等同論文品質愈好。這種評鑑標準迫使有些學者不得不朝向主流領域做研究,扼殺了學術百家爭鳴的機會。
 
不願讓研究侷限於學術圈,林老師曾持續四年多在新加坡最大華文報《聯合早報》撰寫專欄,分享對於新傳播領域的觀察與見解。她笑著說:「做研究好像只有左腦在動,我希望右腦也能發揮影響力,而寫專欄能用比較平易近人的口吻、感性有趣的陳述,來介紹新媒體相關研究結果,跟普羅大眾進行溝通。」
 
多年來,林老師參加超過幾十場的國際研討會,得到最大的啟發就是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。她說:「就像面對廣闊的大海時,你會感到自己是很渺小的!看見許多優秀的國際傳播學者,會更驅動自己成長,努力在學術方面更上一層樓!」因此,她鼓勵學生勇敢想像、創新,不要害怕走出去,也不要害怕改變,一旦多看、多了解,就會讓心更包容、更多元!繞了世界一圈後,她聽見許多外國朋友都給予台灣盛讚,讓她深以為榮,同時也提醒自己在教學和輔導上用心幫助年輕一代成長。
 
傳播教育:跨領域整合、力求創新
 
林翠絹老師致力於新興媒體研究之外,更不忘創新教學,鼓勵學生勇於嘗試、發揮潛能。廣電實務經驗豐富的她,所指導的南洋理工大學第一部華語紀錄片就入圍國際CNEX紀錄片企畫決選,她的學生們在泰國、中國和東帝汶拍攝的紀錄片也獲得多項國際影展肯定。林老師還創立了南大校園電視台Spectrum TV,訓練電視人才,並連續主辦六年「華語媒體訓練營」,培養新加坡傳播新血,她是少數和當地傳媒產業互動密切的學者。在她離開南大後,這些雙語課程後繼無人,不得不畫下句點。此外,她也帶領博碩士、大學部學生進行新媒體研究,多次參與國際研討會,並受到學術期刊肯定。
 
研究和教學都涉及新媒體匯流的林翠絹老師,強調數位媒體整合是必然趨勢,「整合本身具有一定難度,制式的窠臼改變不易,但轉型是必要的。」她也提到,政大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實施,是因應媒體產業的需求,新制度上路有不同的聲音和挑戰,但透過創新整合的課程,傳院同學們能提早學習跨領域傳播,熟悉多工技能,以因應跨平台的內容產製環境,長遠來說,對就業是正面的影響。目前林老師在廣電系新開的「數位媒體與創意」課程,就是讓學生體驗影音新媒體流程,先介紹多螢幕社交電視趨勢,教導影音自媒體與直播企製,接著進行社群行銷,最終以數據分析成效及回饋。她認為:創新課程才能培養具未來性的傳播人才。
 
「專業媒體人必須理解『改變』是不變的,頭腦要保有彈性,在環境變化劇烈時,才會知道如何因應。」林老師提醒想成為專業媒體人的學生,科技進步速度驚人,大家要保持「隨時創新與學習」的思維。面對賦權閱聽人能自製內容,這世代的傳播科系學生要有危機感,鞭策自己更專業的表現,除了對基本功的掌握,還得培養跨媒體能力,同時懂得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。她也建議學生不可抗拒數據驅動的浪潮,它必定對媒體生態帶來顛覆性的影響,認清大學無法傳授所有的知識和技能,因此自學很重要。
 
「這些年,我總是想回來貢獻些什麼!過去我們的求學有一條預期的路,循著它唸書就能走到美好的未來;但現在若依循繼續走,高學歷也可能還是成就有限;很難依賴國家、企業去改變現狀,我倒覺得前輩們可開創想法、製造機會,鼓勵年輕人走出新局面。」談話間,林老師發亮的眼神透露出她對台灣年輕人深切期望。
 
人生目標:樂天知命 求不後悔
 
林翠絹老師的生命中有許多轉彎:從實務界轉為學術界、移居國外又回來台灣。曾有人問她:「會不會後悔某些決定?」但她卻覺得「不後悔」,因為決定都是想清楚才做的,所以就把選擇做到最好的結果,無須思考其它的路。「在台灣當教授感覺比較健康,以前都認為工作等於生活,」回到家鄉落葉歸根,林老師想做樂天知命的教授,戒掉工作狂的毛病,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踩著穩健的步調,才不會讓研究教學的壓力及疲憊感,一不小心又把生命的豐富稀釋掉、或把質感給磨平了。
 
「人生不可能重來,就像米蘭昆德拉曾在書中點出的:你不能將草圖重繪兩次,因為人生就是一張草圖。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最接近自己想望的完稿。」林翠絹老師走在這趟不後悔的美麗人生,她很清楚自己的定位,是要做一個跨領域、整合創新的學者,同時也期許自己是一個有正能量感染力的人,盡力帶領學生創造最大的可能性,並鼓勵他們看到光明、良善的一面!「畢竟人有極限,生命也有變奏,讓自己做到最好之餘,也要讓心提得起、放得下,才能創造不後悔的精彩人生。」她微笑著說。
 
【小檔案】
林翠絹
 
美國夏威夷大學Manoa分校傳播資訊科技博士
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,輔系廣告系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臉書粉絲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