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傳院記者徐璿琇報導】「傳播領域中,最吸引我的,就是對個人自由的尊重。」原本就讀政大歷史系王加安,一開口便道出了轉入廣電系的初衷。過去在歷史系,王加安從治史氛圍之中,學習到謹言慎思的研究態度,但往往需要翻遍許多史料,才能在廣大的時空之海回應一點點老師的問題,以及較為傳統的聽課、考試模式,使她抱著嘗試的心理,遞出了轉系截止收件前最後一份報名表,也因此踏入了傳播學院。
進入廣電系後,王加安第一次發現,原來有許多方式表達自己,且不用害怕犯錯。「我認為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很重要,因為傳院對於錯誤的容忍度大,學生才會更勇於創新。」就是這種鼓勵提出想法的風氣,讓王加安選擇畢業後繼續在廣電所裡進修。
創作,始於語言交流的不足
在就學期間完成許多作品的王加安,卻認為自己其實是一個「不會說話」的人。「我需要很長的時間,才能用語言整理出我想說的。」自認個性慢熱的她進一步說明:「創作對我來說,其實是一種輔助交流的方式。」無論是寫字、拍照、畫圖,或是拍片,都是用來突破溝通窒礙,無法表達的意涵。
「像是影像、照片,雖然比較抽象,但卻能夠精確表達感覺。」她加以解釋,通常一個概念若是經過語言文字結構,必須要有複雜的解釋,但是若是以影像表達,因為有著獨特的延伸與聯想性,只要展示一部分的主題,觀者就能自動聯想。
「且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每個人都會看到不同的我,或是他們自己。」她笑著結語:「這樣各自不同的解讀,其實就是創作的樂趣所在。」
保持懷疑的目光,轉換創作能量
「千萬不要覺得周遭的事情是理所當然。」談到對於創作的想法,王加安點出,其實很日常生活,就是保持「懷疑」的心。她以媒體報導為例,同樣的事件,不同的報紙便有不同的切入點,「沒有絕對的中立的觀點。想像它為什麼這樣說、沒說什麼,就會得到更多想法。至少,不會成為對社會無感的人」。
「也未必要想得這麼嚴肅,就只是換個方式想世界,這樣生活也會很有趣。」王加安推薦了最近閱讀的詩集《我的青春小鳥》,她舉出書中的詩句為例,詩人假牙將「地球是圓的」這個概念,書寫出「她千辛萬苦來到世界的盡頭/看見隔壁賣菜頭粿的阿嫂」如此有意思又戲謔的句子。王加安笑著表示:「即使是看起來很無聊的事情,也可以多花時間思考。」
「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、憂鬱的情緒,這些都會累積下來。」王加安認真地說:「其實創作會是一種轉換,讓生活帶著自己去克服困難,慢慢地成長成自己喜歡的人。」
拋開追求安逸,深入創作關懷
關於創作的主題,王加安則認為,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。「現在大家常以『小確幸』或者『微』幸福、『微』感動為主題,但如果你也想做『小確幸』或『微』什麼的,應該要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說法,而不只是為了潮流」。
「只致力於經營自己符合社會化邏輯的生活,反而會看不見很多東西,甚至看不見自己。」王加安表示,在作品的核心精神上,作者必須和觀眾溝通,不能只關在自己的小世界。「我也還在學。但必須走出來,顧及到活在旁邊的人,才能關注到更多安逸生活圈之外的事。」
不要畫地自限,嘗試多方可能
「如果世界是一個三維或四維的時空,而我們只以為眼前這一點有價值,世界看起來不會太窄嗎?」對於未來有志創作的同學,王加安提供兩點建議:「不要畫地自限,也不要只是想當好學生。」王加安表示,在商業炒作、競爭激烈的洪流下,越來越多人追求複製最快速、最有效引起注意,進而產生回饋、收益的形式,卻忽略作品的本質,造成消耗資本卻迅速萎縮的後果。
關於第二點建議,王加安莞爾提起自己的修課過程,「其實也發生過滿多糗事,但都成為人生的寶貴經驗」。她建議同學拋下包袱,認真體驗各種歷程,「倘若只是為了達到功利的目的,照老師的說法一步一步做,固然會學習到一部份知識,可是只等著接收他人的標準,就失去自己創造的意義了」。
一路走來,王加安不斷在創作中嘗試各種可能性,對於未來發展方向則保持著開放空間,「現在我說我在寫劇本,下次說不定又拿起相機拍照,實踐新的想法了。」不為自己設限,她抱持著一顆好奇心,在鍛鍊思考、洞察世界的路上,持續前進。
【小檔案】
王加安
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在學中
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業
國立台南女中畢業
作品
2011 【頃刻夜蕈叢生】(影像詩)
台北詩歌節影像詩首獎
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實驗影像單元
政大半山腰師生聯合創作展
2010 【莫比烏斯】(紀錄片)
第九屆南方影展 最佳紀錄片 入圍 (擔任製片)
2008 【時間遺落在城市邊緣-水交社眷村】(靜態攝影)
第四屆貳零紀念影音聯展 傳統攝影單張首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