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傳院記者吳佳珍報導】「深藍論壇,是社運思想的啟蒙。」國中的時候,呂衍坡因為反對髮禁,常常參與這個以高中為主的論壇,開始關注社會議題,也開始相信自己可以做些事;高中的時候,呂衍坡反對學校要在體育服上繡學號的新政策,到處張貼聲明稿,差點被記大過而畢不了業。這些經歷讓他更確定要進入政大新聞系,因為「媒體的力量在運動中是重要的」。
街頭全記錄
第一次走上街頭是2010年的洋華光電抗爭,有感於勞工被剝削,呂衍坡跟著學長姐到HTC的門口抗議,他不小看自己的力量,前往聲援、幫助工人們爭取更好的退休條件。他說:「或許有人對於學生參與勞雇爭議有疑慮,但我看到的是:我們的參與讓工人對於自己的訴求和抗爭更有自信」。或許是這樣單純的信念,讓十八歲的呂衍坡勇往直前、無所畏懼。
在華隆罷工中,呂衍坡帶著睡袋,在罷工棚下住了兩周,不為什麼,就為了「與工人站在一起」,因為對他而言,運動中最重要的,不是論述的能力,而是有共享的生命經驗。呂衍坡談起在罷工棚下的生活,「即使我們和這些工人的生命經驗有差別,他們還是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,提醒我們要記得吃早餐、好好念書。」在這種差異和溫馨的狀況下,和工人建立感情,成為他持續參與社運的養分。
除此之外,反士林王家拆遷、反媒體壟斷、反教育商品化、廢核運動,直到最近反政大刪減助學金的事件,都少不了他的身影,透過一次次的參與、培養組織、論述的能力,他堅信「光在課本上學是不夠的,一定要到實際情境中體驗才是真的。」
長期關注勞工議題
身為政大種子社社長,對他而言,「社運是一種長期的行動,和地方民眾建立感情,我們每個人都是運動中的主體,在運動中滾動出集體的走向或訴求。這些都不是單一場抗議就可以達成的,需要長期的關注。」長期參與社運的呂衍坡說出對運動的觀察,也說出這三年來捍衛信念的決心。
「我最關心的是勞工議題。」呂衍坡一開始參與的就是這類議題的運動,比較熟悉這方面的論述,加上和工人相處的經驗,都讓他對勞工的處境投入更多的關懷。
他也解釋:「各種壓迫的最大公約數是資本主義,勞雇關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,解構勞雇關係,所以選擇勞工議題為主要戰線。」
新聞系給與空間發展
「我最大的感觸是新聞系給我很多包容。」呂衍坡感慨的說,即使同學可能不了解他所參與的社運,但在課程的學習、小組報告中都會體諒他。因為新聞系選課的彈性空間,讓他自在地修習社會系、勞工所的課程,透過不同的視野來理解運動,系上的老師對於他社運的參與多抱以支持的態度,除了平常關心外,也給予他人生規劃的建議,比方說報考勞工所,但呂衍坡早已決定畢業後走向:成為勞工。他說:「透過『潛伏勞動』,投入該場域體會工人的實際生活狀況,如果可以,我想試著組織工人,解除情境中的壓迫。」
談起家人對他參加社運的反應,呂衍坡坦承:「他們非常不支持!」出於擔心,家人不希望他因為參加運動惹上麻煩,也不希望他做這種辛苦又沒錢賺的活。對呂衍坡而言,從前叛逆的爭吵,現在由於參加的運動多了,接觸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,更能同理父母的想法,有技巧的讓父母理解他所參與的活動。
他說:「參與社運的關懷,就跟我們想關懷身邊朋友的心是一樣的。」從自身出發,關懷周遭的人,並且勇於發揮自己的影響力,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做到的。
呂衍坡參與學費調整公聽會。照片由本人提供。
呂衍坡參與華隆罷工。照片由本人提供。
呂衍坡聲援士林王家拆遷案。照片由本人提供。
【小檔案】
呂衍坡
新聞系74屆(99年入學)
政大種子社 社長
2011年 參與洋華光電抗爭
2012年 參與反教育商品化聯盟、參與華隆罷工運動、參與政大反刪減助學金行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