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傳院記者林婕宇報導】「Every dot connect to the future.」111學年度傳院碩士班畢業生王遵銘引用賈伯斯的話說道,他認為過去的總總經歷與成長,都是造就他成為國際青年大使的養分。自2009以來,每年外交部都會舉辦「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」,遴選40位優秀青年進行培訓(註),並派遣他們代表臺灣出訪友邦。王遵銘便是今年的代表之一,於今年九月出訪聖露西亞進行十天交流,展現出青年活力,同時深化兩國友誼。
註:在「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」中,學生要依「英語溝通」、「傳統音樂舞蹈」、「廚藝」三組專長進行申請,最後三組加總共錄取40位學生。
樂於聽故事、與人交流 王遵銘成功圓青年大使夢
王遵銘於2018年進入政大傳播所就讀, 大學就讀新聞系的他,後來發現自己對能發揮創意的廣告系較有興趣,因此進入研究所後他多朝廣告、公關領域學習。「我的個性就是喜歡聽故事」王遵銘分享,他很喜歡與人交流、傾聽別人的生命經驗。他舉例,他最喜歡的實習經驗,便是研究所赴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實習,期間做了一個廣播節目介紹北京地下樂團、澡堂、大媽廣場舞等,「我最喜歡這個實習工作的原因,就是它讓我可以藉由採訪,然後了解到不同人生。」除此之外,王遵銘因有申請到政大傳院與美國南卡羅萊納的雙聯碩士學程,因此赴美求學一年,當時他不僅把握機會去廣告公司實習,還多花了半年在迪士尼樂園實習多媒體相關工作,除了學習器材操作,也藉由跟遊客聊天的過程中,訓練了自己的口語溝通能力。
因著喜歡與人交流的外向個性,加上有擔任校園親善大使的經歷,王遵銘決定報名「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」,且他認為此活動對於促進國際雙邊的青年友誼十分重要。談起擔任國際青年大使這段經歷,王遵銘表示最困難的就是能否面試進去,他坦言其實自己2018年就有申請過此計畫,當時他報名音樂組表演葫蘆絲,可惜最後僅備取。後來幾年因為在美國讀書與實習,加上研究所課業繁重,他一直到今年才有空再度申請,不過好消息是,這時他的英語口說已大幅進步,因此他改以英文專長報名,最後幸運地錄取,成功一圓他的青年大使夢。
肩負使命與友邦交流 感受聖露西亞人的溫暖
王遵銘進入的英語組別,負責出訪時所有的英語溝通、翻譯、文化交流,甚至還要肩負訪問聖露西亞政府官員的重任。而在出國前,所有國際青年大使都要經過培訓課程,王遵銘表示當時培訓期間就是不斷地了解聖露西亞這個國家,並且學習如何擬稿、向高官提問。他分享在實際出訪中,他詢問了聖露西亞副眾議長有關媒體釋讀問題,實屬難得的機會。不過最令他緊張的,其實是在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行程——「臺露之夜」上跳大合舞環節及擔任串場主持。王遵銘說:「大家spotlight打在你身上,然後還有stream live 馬上就傳出去了,那個稿我就是一直狂背狂背」,他也分享跳大合舞時,有個橋段是他要負責用手機出示國旗畫面,且加上聖露西亞代理總督就在第一排觀看,因此表演必須確保萬無一失。
「這都是代表國家一個使命感」王遵銘憶起這段經歷時說道。他提到這是他第一次如此了解一個友邦國家的各面向,包括生活、政治環境、經濟以及文化,這趟旅程讓他學習到許多說話與待人處事的方式,也翻轉對聖露西亞的看法。「聖露西亞,一個只有新北市三分之一大小的國家 ,人口大概17、18萬人,但是他們多麼努力地在為臺灣發聲」王遵銘感動地說。他表示有些人會揶揄臺灣的邦交國,但在他經歷這一趟後,反而會用感激的心態看待,感謝友邦真的在一些國際場合有試著讓臺灣更被國際看見。
從王遵銘樂於分享的口中聽得出來,這趟聖露西亞外交之旅著實充滿感動,除了40位夥伴一同完成大合舞此艱鉅任務,給友邦大使看外,最令王遵銘印象深刻的是聖露西亞人們的熱情。他分享其中一天的行程是去當地國小辦文化體驗營,主要是讓小朋體驗臺灣傳統國樂,結果在活動結束後,小朋友們居然主動上前詢問青年大使們和官員能不能擁抱,王遵銘說:「那時候就感覺到一個人的溫度,感覺我接到你感動、你的溫度,我們的友誼又更升溫。」
感激政大給予豐厚資源 未來期望翱翔至更高天際
回想這一切經歷,王遵銘非常感謝政大傳院陳憶寧院長,以及盧非易老師當初的鼓勵和推薦,自己才能獲得這樣難得的交流機會,也很感謝學校一路以來給予這麼多資源。他特別補充過去在任何國際上的交流時,他都有特別提到自己來自臺灣的政大傳院,希望自己的學校也能在在國際上被看見。
有著豐富、且跨國際實習經驗的王遵銘,是個對文化差異性包容度很高的人,也正是這點影響了他人生許多經歷。目前正在當兵的他,決定當完兵後要報考空服員,「我都簡稱是打工換宿,因為他們有不同的駐點都還會提供住宿」王遵銘眼露期待笑著說,他預計是做三年,之後會再決定是否回到廣告業中。「我每一個實習都讓我變得更加勇敢」王遵銘肯定地說道。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想要什麼,並且懂得利用資源、把握機會跨出那一步,這些種種奠定了他今天的高度,而相信他的羽翼將持續茁壯成長,將來可期翱翔至更高、更遠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