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最新消息

首頁 / 最新消息 / 最新消息
::: :::
日期:2023-05-31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前排左二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前排右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前排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前排左一)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前排左二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前排右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前排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前排左一)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中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左二)、聯合線上內容部總編輯王茂臻(左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右一)與會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中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左二)、聯合線上內容部總編輯王茂臻(左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右一)與會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前排左二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前排右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前排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前排左一)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,「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。吳舜文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(中)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(左二)、聯合線上內容部總編輯王茂臻(左一)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(右二)、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江靜之(右一)與會。記者黃義書/攝影

吳舜文新聞獎首場校園論壇5月29日下午在政治大學登場,聯合報新聞部總編輯與得獎人到場開講,除了提及媒體監督有權力的人的重要使命,以及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,席間也邀請吳舜文新聞獎得獎人,不藏私地向在場師生分享專題製作心法,希望藉由校園論壇接觸年輕新血,為未來的新聞領域注入創新的力量。

 

聯合報新聞部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舉辦「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~趨動社會創新:媒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」,由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秘書長廖建順、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、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、聯合報副內容長王茂臻、以及報導「兒虐悲歌-搶救哭泣的孩子」曾獲第32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深度報導獎的得主,與學生座談分享。

 

王茂臻先為講座揭開序幕,他表示,聯合報跟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一樣,都希望走進校園,希望有更多年輕新血加入媒體,媒體這行才會有未來。

 

王茂臻也以自身為例,自己非傳播科系出身,身邊不少同仁大學本科也不是讀傳播,但因為媒體具有社會影響力,因此走入媒體,監督有權力的人,近年媒體也被賦予社會責任,策動公益面調查報導,例如「體檢行的正義」專題報導讓公共運輸駛進偏鄉,促進正向改變,發揮媒體正向影響力。

 

廖建順指出,一個社會要前進,觀念要被溝通,溝通內容要專業、客觀、公正,吳舜文總裁當年辦理新聞獎,便是希望藉由獎項評比帶動新聞素養,今年是第37屆,去年增設學生組別,盼讓學子及早了解新聞面向,並了解社會責任與志向,另藉由論壇創造前輩經驗傳承平台,分享職涯甘苦。

 

范凌嘉「以記者為志業」作為專題分享主題,引述華盛頓郵報曾獲普立茲新聞獎的正反案例,闡明追求事實、追求是非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華盛頓郵報深入追蹤美國水門案,是媒體追求的典範,但報導「吉米的故事」這起造假案,則是引以為惕的借鏡。因此聯合報除了完善內控制度,對外也製作資訊圖表,或讓記者以第一人稱側寫故事,帶領讀者走入事件現場,輔助報系呈現真實。

 

曾以「兒虐悲歌-搶救哭泣的孩子」專題報導,獲第32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深度報導獎的得主林秀姿、洪欣慈也現身分享專題製作心法。洪欣慈說,所有專題的起始,都是帶著懷疑與提問,當看見兒虐報導總在群情激憤後銷聲匿跡,決定從數據面、體制面切入,除了關懷施暴家庭的樣態,也關懷受虐孩子心靈的傷,並探討「暴力世襲」的因果關係,盼在還有機會的時候,能及時救下他們。

 

專題分享結束後,有新聞系教師提問,第一線記者除具備傳播知識,也需要具備專業知識,該如何讓學生在大學階段提早上手?范凌嘉建議,大學生可把雙手張開,找新聞學以外的領域鑽研,勢必對未來工作有所幫助;洪欣慈指出,每一條路線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都不同,建議大學生可多接觸不同活動、多方嘗試,先強化社會感受力與體驗力。

全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85/7198252
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 臉書粉絲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