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狀態 | 專任 |
---|---|
姓名 | 陳百齡 |
電子郵件 | pailinch@nccu.edu.tw |
聯絡電話 | 67223 |
職稱 | 教授 |
研究專長 | 認知在傳播上的應用 、視覺傳播、電腦輔助採訪報導 |
授課領域 | 認知在傳播上的應用 、視覺傳播、電腦輔助採訪報導 |
年度 | 論文名稱 |
---|---|
2017 | 區國強*;陳百齡;潘金谷, 2017.01, '另一種「新聞攝影」?──以「洪仲丘事件」中 Facebook 粉絲頁為例,初探社群平臺之影像傳播, ' 傳播研究與實踐, Vol.7, No.1, pp.p. 141 - 180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412795 |
2016 | 陳百齡*;鄭宇君;陳恭, 2016.11, '社群媒體資料分析:特性和歷程的初探, ' 傳播文化, No.15, pp.48-90.(*為通訊作者), 412262 |
2016 | 陳百齡, 2016.07, '活在危險年代: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群像(1949-1975), ' 傳播研究與實踐, Vol.6, No.2, pp.23-53.(TSSCI), 408129 |
2016 | 陳百齡, 2016.04, '追分趕秒:新聞組織的時間結構化策略--以報社圖表產製為例, ' 新聞學研究, No.127, pp.75-117.(TSSCI), 409018 |
2016 | 鄭宇君*;陳百齡, 2016.01, '探索線上公眾即時參與網絡化社運—以台灣318運動為例, ' 傳播研究與實踐, Vol.6, No.1, pp.117-150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409341 |
2014 | 陳百齡*;鄭宇君, 2014.10, '從流通到聚合:重大災難期間浮現的資訊頻道, ' 新聞學研究, No.121, pp.89-125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405814 |
2014 | 鄭宇君*;陳百齡, 2014.07, '探索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之社交媒體浮現社群:鉅量資料分析取徑, ' 新聞學研究, No.120, pp.121-165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405815 |
2014 | Cheng, Yu-chung*;Chen, Pai-lin, 2014.02, 'Global social media, local context: A case study of Chinese-language tweets about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wan, ' AJIM, Vol.66, No.3, pp.342-356.(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405817 |
2013 | 陳百齡*;洪銘澤;李思壯, 2013.03, '開放式創新工具導入 :集體創新協奏 平台之開發與實作, ' 創業管理研究, Vol.8, No.1, pp.77-104.(*為通訊作者), 394398 |
2012 | 鄭宇君*;陳百齡, 2012.06, '溝通不確定性:探索社交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的角色, ' 中華傳播學刊, No.21, pp.119-153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379862 |
2011 | 陳百齡*;王凌霄, 2011.10, '判讀影音檔案:援引考據辨偽方法於新聞畫面查證工作, ' 臺大新聞論壇, No.10, pp.3-39.(*為通訊作者), 357572 |
2010 | 陳百齡*, 2010.11, '日治時期的新竹詩人--黃潛淵, ' 竹塹文獻, No.46, pp.108-111.(*為通訊作者), 408842 |
2010 | 陳百齡*, 2010.11, '黃樹滋與機器貓小叮噹, ' 竹塹文獻, No.46, pp.112-116.(*為通訊作者), 408846 |
2009 | 陳百齡*, 2009.12, '新竹南勢郭家探源, ' 竹塹文獻, No.44, pp.93-112.(*為通訊作者), 311005 |
2009 | 陳百齡, 2009.12, '從歷史人物到地方社會網絡: 皇恩碑史料蒐集與呈現, ' 竹塹文獻, No.44, pp.8-32., 311011 |
2008 | 陳百齡, 2008.11, '李倬章與新竹醫生會, ' 竹塹文獻, No.42, pp.98-110., 278837 |
2008 | 陳百齡, 2008.05, '新竹第一保正蘇鴻元, ' 竹塹文獻, No.41, pp.98-108., 235843 |
2007 | 陳百齡, 2007.10, '守護證善堂的兩個周氏家族, ' 竹塹文獻, No.39, pp.133-43., 235839 |
2006 | 陳百齡, 2006.12, '皇恩山重碑考, ' 竹塹文獻, No.37, pp.99-123., 212637 |
2006 | 鍾蔚文*;陳百齡;陳順孝, 2006.12, '數位時代的技藝:提出一個分析架構, ' 中華傳播學刊, No.10, pp.233-264.(TSSCI)(*為通訊作者), 220477 |
2006 | 鍾蔚文;陳百齡;陳順孝, 2006.03, '從資訊處理典範到體會之知:專家研究典範的變遷, ' 思與言, Vol.44, No.1, pp.101-130., 202884 |
2004 | 陳百齡*, 2004.11, '新聞工作者如何蒐集資料?專家知識的初探, ' 圖書與資訊學刊, No.51, pp.35-48.(*為通訊作者), 409051 |
2004 | 陳百齡, 2004.06, '尋找對話空間, ' 中華傳播學刊, No.5, pp.137-143.(TSSCI), 160236 |
2002 | 陳百齡, 2002.05, '資料庫裡找新聞:探討「資料庫輔助新聞報導」, ' 圖書與資訊學刊, No.41, pp.1-18.(政治大學圖書館), 158338 |
2001 | Deborah Chung;Amanda Crane;Laura Holavach;Jacqueline Pierce;Elizabeth K. Viall, 2001.06, 'Pedagogy under construction: Learning to teach collaboratively, '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, Vol.56, No.2, pp.1-18.(SSCI), 158294 |
2001 | 陳百齡*;陳世敏, 2001.03, '媒體網站的理想與現實:1995-1998, ' 廣播與電視, No.16, pp.53-85.(*為通訊作者), 158309 |
2001 | 陳百齡, 2001.02, '新聞媒體裡的圖書館, ' 圖書與資訊學刊, No.36, pp.15-27., 158336 |
2000 | 陳百齡, 2000.11, '從國科會傳播專題計畫提案看學門生態發展:1966-2000年, ' 新聞學研究, No.67, pp.25-49.(TSSCI), 158306 |
1999 | 張美滿;陳百齡, 1999.03, '美國有線電視與電信事業跨業經營禁令違憲審查之分析, ' 歐美季刊, Vol.13, No.1, pp.63-84., 158322 |
1997 | 陳百齡, 1997.02, '網際網路的「接近使用」問題, ' 圖書與資訊學刊, No.20, pp.1-12., 160160 |
1996 | 鍾蔚文;臧國仁;陳百齡, 1996.07, '傳播教育究竟應該教些什麼?幾個極端的想法, ' 新聞學研究, No.53, pp.107-130.(TSSCI), 190999 |
1995 | 陳百齡, 1995.08, '不見公共資訊的電子高速公路:若干政策上的省思, ' 圖書與資訊學刊, No.14, pp.7-8., 109666 |
1995 | 陳百齡, 1995.01, '記者、圖像設計與消息來源, ' 新聞學研究, No.50, pp.61-73.(TSSCI), 109665 |
1993 | 陳百齡, 1993.12, '跳脫二維空間的侷限-評介「資訊視覺化」一書, ' 新聞學研究, No.47, pp.76.(TSSCI), 158346 |
年度 | 論文名稱 |
---|---|
2016 | Ching-Ya, Lin*;Tsai-Yen;Pailin Chen, 2016.07, 'A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ystem to assist news topics exploration with social media, ' Proceedings of the 7th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Media & Society, University of London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6 | 朱蘊兒*;陳百齡, 2016.07, '眾裡尋他千百度:新聞文本中的關鍵詞篩選與類目建構, ' 2016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正大學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5 | 陳百齡*, 2015.06, '活在危險年代: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群像(1949-1975), ' 2015 年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傳媒與台灣現代性國際研討會論文集,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, pp.1-24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陳百齡*;鄭宇君, 2013.12, '從資訊到聚合:重大災難期間浮現型頻道報導文本的內容分析, ' 2013年中國網絡新媒體學會年會, 復旦大學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鄭宇君*;陳百齡, 2013.07, '探索2012台灣總統大選之社交媒體浮現社群:鉅量資料分析取徑, ' 201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、, 中華傳播學會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蕭伊貽*;陳百齡*, 2013.07, 'YouTube 全民新聞台:爭議性影音素材之使用與查證, ' 201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袁涵郁;陳百齡*, 2013.07, '由人肉搜索事件看網路集體行動:情節、角色與協力的尋人行為, ' 201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Chen, Pai-lin*;Li, Su-Chuang;Hong, Ming-Che, 2013.07, 'Co-occurrence Analysis in Innovation Management: Data Processing of an Online Brainstorming Platform, '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IT-Driven Services (PICMET), 2013 Proceedings of PICMET '13, College of Business, San Jose University, pp.688 - 694.(IEEE)(*為通訊作者) |
2013 | 陳百齡*;洪銘澤;李思壯, 2013.01, '共現分析於創意管理之應用:線上腦力激盪平台之創意資料採集, ' 第二屆知識管理創新思維研討會, 中州科技大學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2 | 陳百齡*;洪銘澤;李思壯, 2012.11, '開放式創新實作技術導入:大型線上腦力激盪平台 Creative Concerto Platform, ' 2012 創新實務與個案研討會論文集,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, pp.487-503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1 | 陳百齡*, 2011.09, '災難情境的社群媒體:一個探問的概念框架, ' 100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 國防大學, pp.83-103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1 | 陳百齡*;鄭宇君, 2011.07, '災難情境下浮現的新興頻道:以莫拉克災情網站為例, ' 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(*為通訊作者) |
2011 | 鄭宇君;陳百齡, 2011.07, '在災難事件中透過社交媒體溝通不確定性:以莫拉克風災為例, ' 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10 | 陳百齡;王凌霄*;袁涵郁, 2010.07, '判讀影音素材:辨偽考證之學應用於電視新聞節目產製, ' 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(*為通訊作者) |
2009 | 陳百齡, 2009.10, '數位時代的史料考掘:從石碑到仕紳協力圈, ' 2009 年TAIS 年會論文研討會,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. |
2009 | 陳百齡, 2009.07, '器物與時間:美術編輯如何因應瞬間鉅量?, ' 2009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3 | 陳百齡;謝宛蓉;劉怡麟, 2003.07, '新聞內容標記設計與評估之初探研究:以財經新聞內容標記為例, ' 200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3 | 陳百齡, 2003.07, '打開傳播教育另一扇窗:拓展傳播在職教育新領域, ' 200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3 | 陳百齡*, 2003.07, '校園媒體實驗:學習、能力和課程設計, '.(*為通訊作者) |
2003 | 陳百齡;張煜麟, 2003.06, '管理系統的增生與繁衍:資料庫媒體化, ' 中華傳播學會2003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2 | 陳百齡*;李蔡彥;林呈潢;何維信, 2002.10, '打造校園資訊科技政策: 政大「資訊科技白皮書」經驗, ' Proceeding of 2002 Taiwan Academic Network Conference (TANET2002), 教育部電算中心, pp.1-6.(*為通訊作者) |
2002 | 陳百齡, 2002.07, '讓電腦也能夠認識新聞:如何標示新聞資料的內容?, ' 2002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1 | 陳百齡, 2001.07, '新聞、資料、資料室, ' 200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1 | 陳百齡, 2001.07, '以建構主義為本的校園實習媒體:理念、設計、與實踐, ' 200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1 | 陳百齡;黃瑞斌, 2001.03, '電子報介面設計、結構知識與先導組體, ' 「新世紀、新思維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銘傳大學. |
2000 | 陳百齡, 2000.06, '國科會傳播學專題研究報告的趨勢分析, ' 中華傳播學會2000年會論文研討會, 中華傳播學會. |
2000 | 陳百齡, 2000.05, '網路新聞媒體的工作流程:媒體常規、組織再造、與勞動過程, ' 傳播管理發展與趨勢研討會, 世新大學. |
2000 | 陳百齡, 2000.03, '邁向網路新聞媒體:美國報業的轉型與挑戰, ' 「展望新世紀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 銘傳大學. |
1999 | 陳百齡;陳世敏, 1999.12, '走向網路媒體:台灣媒體網站的理想與現實, ' 第三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,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籌備處. |
1999 | Pai-lin Chen;Deborah Chung;Amanda Crane;Laura Hlavach;Jacqueline Pierce;Elizabeth K. Viall, 1999.08, 'Pedagogy under construction: Learning to teach collaboratively, ' 1999 AEJMC Annual Conference, American Euducators fo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. |
1998 | Wei-Wen Chung;Kuo-Jen Tsang;Pai-lin Chen;Shui-hsiao Chen, 1998.06, 'Journalistic expertise: Proposal for a research programme, ' 1998 ICA Annual Conference, Internation C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. |
1998 | 陳百齡, 1998.06, '從傳統媒體到網路媒體:台灣在地的觀察, ' 「亞洲新聞與社會變遷」研討會, 香港浸會大學. |
1996 | 陳百齡, 1996.11, '報業的挑戰:資訊科技帶來危機還是轉機?, ' 「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廿九屆年會」專題論文,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. |
1995 | 鍾蔚文;臧國仁;陳百齡, 1995.05, '傳播教育應該教什麼?幾個極端的想法, '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成立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, 政治大學新聞系. |
1994 | 陳百齡, 1994.06, '中國大陸電訊事業:論中央與地方電訊事業之關係, ' 「大陸地區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現況評估學術研討會」論文, 國立政治大學. |
年度 | 書名 |
---|---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4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5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6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7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8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39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40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41, 2021/11 |
2021 | 陳百齡*, 2021.11, '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: 資料蒐集和呈現, '.(*為通訊作者), 435942, 2021/11 |
2019 | 陳百齡*, 2019.12, '報業政治獵巫:1950-80年代臺灣新生報政治案件,收錄於《未完成的戰爭:戰後東亞人權問題》, ' 政治大學數位史料研究叢刊, 政治大學圖書館, pp.51-101.(*為通訊作者), 426285, 2019/12 |
2018 | Pai-Lin Chen*;Yu-Chung Cheng;Kung Chen, 2018.12, '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Data: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ronological Process. In: Chen SH. (eds) Big Data i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., '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, Springer, Cham, pp.297-321.(*為通訊作者), 423701, 2018/12 |
2018 | 陳百齡*, 2018.07, '探索日治時期新竹市的望族:一個以新竹市志人物志為基礎的初步分析,收錄於韋煙灶等編,《從清代到當代: 新竹300年文獻特輯》, ' 新竹300年文獻特輯, 竹市文化局, pp.305-337.(*為通訊作者), 421151, 2018/07 |
2017 | 陳百齡, 2017.01, '〈活在危險年代:白色恐怖情境下的新聞工作者群像,1949-1975〉,收錄於蕭旭智、蔡博方、黃順星主編《傳媒與現代性》, '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叢書, 五南出版社, pp.頁 249-288., 412612, 2017/01 |
2016 | Yu-chung Cheng*;Pai-lln Chen, 2016.01, '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ommunities on Twitter during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, in Taiwan in Bruns, Enli, Skogerbo, Larsson & Christensen (eds).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s, ' 418, Taylor & Francis Group, Ltd, pp.406.(*為通訊作者), 410408, 2016/01 |
2015 | 陳百齡*, 2015.12, '石碑背後的家族史--新竹近代社會家族研究, ' 新竹市文化局.(*為通訊作者), 408837, 2015/12 |
2011 | 陳百齡, 2011.12, '〈新聞教育的傳教士馬星野〉收錄於《教育‧愛》第五輯, ' 台灣教育人物誌叢書, 國家教育研究院, pp.頁98-110., 403360, 2011/12 |
2009 | 陳百齡, 2009.05, '〈素人個案寫作:尋覓傳播教育新途徑〉,收錄於蘇蘅主編《新聞、公關與危機處理》, '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叢書, 復文出版社, pp.頁13-32., 278835, 2009/05 |
2009 | 陳百齡, 2009.03, '〈 看圖說故事〉,收錄於陳世敏主編《媒介類型寫作》, '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叢書, 五南出版社, pp.頁91-116., 278836, 2009/03 |
2006 | 陳百齡, 2006.08, '〈認識傳播新科技〉,收錄於彭家發主編《認識大眾傳播》, ' 認識大眾傳播, 學生書局., 202903, 2006/08 |
2005 | 陳百齡, 2005.05, '〈傳播在職專班教學經驗與反思 〉,收錄於馮建三主編《自反縮不縮? 新聞系七十週年專刊》, ' 新聞系七十週年專刊,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, pp.頁66-72., 202886, 2005/05 |
1999 | 陳百齡, 1999.08, '傳統報業網站的內容分析, '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, 中華民國出版協會., 202906, 1999/08 |
1996 | 鍾蔚文;臧國仁;陳百齡, 1996.07, '傳播教育究竟應該教些什麼?一些極端的想法, '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教育六十週年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 政大新聞系., 191023, 1996/07 |
1994 | 陳百齡, 1994.03, '圖像‧基模‧學與術:報紙圖像設計的理論和實踐, ' 新聞學與術的對話,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., 158398, 1994/03 |
計畫類別 | 年度 | 計畫名稱 | 參與人 | 職稱/擔任之工作 | 計畫期間 | 補助/委託或合作機構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科技部 | 110 | 再探戒嚴時期蒙難新聞人的身影:以治檔案為核心的研究(2/2)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22.08 ~ 2023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10 | 「威權時期新聞從業人員涉入政治案件史料盤點與調查」研究計畫 | 陳百齡,林元輝,謝杰廷 | 計畫主持人 | 2021.11 ~ 2022.12 | 國家人權博物館 |
科技部 | 110 | 再探戒嚴時期蒙難新聞人的身影:以治檔案為核心的研究(1/2)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21.08 ~ 2023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8 | How Hyperlink Sharing on Facebook Influences Civic Engagement and Elections in Taiwan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9.05 ~ 2020.12 |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/Social Data One(U.S.) |
非科技部 | 108 | 戒嚴時期涉及言論自由政治案件之研究暨展示腳本計畫案 | 陳百齡,黃順星,楊秀菁 | 計畫主持人 | 2019.05 ~ 2020.01 | 國家人權博物館 |
非科技部 | 108 | 2019GHFxEdu 全球教育創新樞紐實驗計畫 | 吳思華,李蔡彥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19.01 ~ 2019.09 | 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|
非科技部 | 107 | 2018GHFxEdu全球教育創新樞紐實驗計畫 | 劉吉軒,吳思華,李蔡彥,劉吉軒,鄭至甫,陳百齡 | 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| 2018.01 ~ 2019.07 | 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|
科技部 | 106 | 再探數位媒體創用足跡: 詮釋運算的觀點-以鉅量資料方法探索線上即時新聞: 內容分佈、熱門議題和訊息共振(延攬)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7.08 ~ 2018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6 | GHFxEdu教育創新全球樞紐實驗計畫 | 劉吉軒,李蔡彥,劉吉軒,鄭至甫,陳百齡 | 子計畫共同主持人 | 2017.07 ~ 2018.04 | 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 |
科技部 | 105 | 再探數位媒體創用足跡: 詮釋運算的觀點-以鉅量資料方法探索線上即時新聞: 內容分佈、熱門議題和訊息共振(3/3) | 陳百齡,李蔡彥,王正豪,鄭宇君 | 計畫主持人 | 2018.08 ~ 2019.12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5 | 再探數位媒體創用足跡: 詮釋運算的觀點-以鉅量資料方法探索線上即時新聞: 內容分佈、熱門議題和訊息共振(2/3) | 鄭宇君,陳百齡,陳百齡,李蔡彥,王正豪 | 計畫主持人 | 2017.08 ~ 2019.12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5 | 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-先期規劃計畫 | 陳樹衡,楊立行,林敬智,陶亞倫,陳百齡 | 協同主持人 | 2016.08 ~ 2017.07 | 教育部 |
科技部 | 105 | 再探數位媒體創用足跡: 詮釋運算的觀點-以鉅量資料方法探索線上即時新聞: 內容分佈、熱門議題和訊息共振(1/3) | 鄭宇君,陳百齡,李蔡彥,王正豪 | 計畫主持人 | 2016.08 ~ 2019.12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5 | 攝影類國家檔案展示檔案審選委託服務案 | 劉維開,陳百齡,王亞維,楊善堯 | 共同主持人 | 2016.04 ~ 2016.11 |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|
非科技部 | 105 | 以設計素養為核心的學院改造:傳播設計與思考(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MOE-105-013) | 周行一,陳儒修,張郁敏,陳百齡,林元輝 | 共同主持人 | 2016.02 ~ 2017.04 | 教育部 |
科技部 | 104 | 跨平台社群媒體巨量資料蒐集與分析 | 陳恭,鄭宇君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15.09 ~ 2016.06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4 | 資訊教育總藍圖計畫辦公室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5.07 ~ 2016.06 | 教育部 |
非科技部 | 104 | 青年居住論壇CCP線上腦力激盪活動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5.01 ~ 2015.03 |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|
科技部 | 103 | 探討實務智能之內涵:尋找新聞工作的專家(2/2) | 鍾蔚文,陳順孝,江靜之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15.08 ~ 2017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3 | 探討實務智能之內涵:尋找新聞工作的專家(1/2) | 陳百齡,鍾蔚文,陳順孝,江靜之 | 共同主持人 | 2014.08 ~ 2015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3 | 50年代新聞自由與人權保障調查研究案 | 陳百齡,楊秀菁 | 計畫主持人 | 2014.06 ~ 2015.03 |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|
非科技部 | 103 | 跨社群平台資訊傳播與議題發掘之研究計畫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4.01 ~ 2014.12 |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|
科技部 | 102 | 尋找媒體創用者的數位足跡:社交媒體研究之新方法探索-社交媒體重大事件之傳播模式比較分析:鉅量資料數位人文分析取徑(3/3) | 陳百齡,鄭宇君,陳恭,徐國偉 | 計畫主持人 | 2015.08 ~ 2016.12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2 | 尋找媒體創用者的數位足跡:社交媒體研究之新方法探索-社交媒體重大事件之傳播模式比較分析:鉅量資料數位人文分析取徑(2/3) | 陳百齡,鄭宇君,陳恭,徐國偉 | 計畫主持人 | 2014.08 ~ 2015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2 | 尋找媒體創用者的數位足跡:社交媒體研究之新方法探索-社交媒體重大事件之傳播模式比較分析:鉅量資料數位人文分析取徑(1/3) | 陳百齡,鄭宇君,陳恭,徐國偉 | 計畫主持人 | 2013.08 ~ 2014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2 | 大陸傳播青年學者學術交流訪問會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3.07 ~ 2013.07 |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 |
非科技部 | 101 | 青年發展政策網路論壇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2.11 ~ 2012.12 |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|
非科技部 | 101 | 大陸傳播青年學者工作坊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12.07 ~ 2012.07 |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 |
非科技部 | 101 | 產業創新能耐平台推廣與應用四年計畫(第四年) | 溫肇東,王美雅,徐聯恩,張寶芳,孫式文,陳百齡 | 分項主持人 | 2012.05 ~ 2013.04 | 經濟部技術處 |
科技部 | 100 | 災難情境下浮現的媒體(2/2) | 陳百齡,許瓊文,李蔡彥 | 計畫主持人 | 2012.08 ~ 2013.12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0 | 傳播工具中的心智(2/2) | 鍾蔚文,江靜之,陳順孝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12.08 ~ 2014.01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0 | 災難情境下浮現的媒體(1/2) | 陳百齡,許瓊文,李蔡彥 | 計畫主持人 | 2011.08 ~ 2012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100 | 傳播工具中的心智(1/2) | 鍾蔚文,陳百齡,陳順孝,江靜之 | 共同主持人 | 2011.08 ~ 2012.07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100 | 電視媒體製播新聞問責機制研究 | 王亞維,陳百齡 | 協同主持人 | 2011.06 ~ 2011.11 |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|
非科技部 | 100 | 產業創新能耐平台推廣與應用四年計畫(第三年) | 溫肇東,王美雅,徐聯恩,張寶芳,孫式文,陳百齡 | 分項主持人 | 2011.05 ~ 2012.04 | 經濟部技術處 |
非科技部 | 99 | 產業創新能耐平台推廣與應用四年計畫(第二年) | 溫肇東,陳意文,鍾蔚文,王美雅,徐聯恩,張寶芳,孫式文,陳百齡 | 分項主持人 | 2010.05 ~ 2011.04 | 經濟部技術處 |
科技部 | 98 | 資料庫裡尋人脈:考掘新聞人物的社會網絡(2/2) | 陳百齡,李蔡彥 | 計畫主持人 | 2010.08 ~ 2012.01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8 | 資料庫裡尋人脈:考掘新聞人物的社會網絡(1/2) | 陳百齡,李蔡彥 | 計畫主持人 | 2009.08 ~ 2010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7 | 身體感的前世今生:從親身互動到數位中介活動(3/3) | 鍾蔚文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10.08 ~ 2011.10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7 | 身體感的前世今生:從親身互動到數位中介活動(2/3) | 鍾蔚文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9.08 ~ 2010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7 | 身體感的前世今生:從親身互動到數位中介活動(1/3) | 鍾蔚文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8.08 ~ 2009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5 | 尋找數位時代的莎士比亞:使用數位工具其技藝之探討(2/3) | 鍾蔚文,陳順孝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6.08 ~ 2007.10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5 | 情境下的資訊蒐集:新聞記者如何找資料?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06.08 ~ 2007.12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94 | 我國衛星電視事業92-93年營運普查 | 陳百齡,馬秀如,陳炳宏,柯舜智 | 計畫主持人 | 2005.12 ~ 2006.09 |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|
非科技部 | 94 | 政治大學網路電視台之設計開發 | 羅文輝,陳百齡,侯志欽,劉吉軒 | 共同主持人 | 2005.09 ~ 2006.02 | 國立政治大學 |
科技部 | 94 | 尋找數位時代的莎士比亞:使用數位工具其技藝之探討(1/3) | 鍾蔚文,陳順孝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5.08 ~ 2006.10 | 科技部 |
非科技部 | 92 | 政治大學網路電視台之設計開發 | 陳百齡,劉吉軒,侯志欽 | 計畫主持人 | 2003.10 ~ 2004.05 | 國立政治大學 |
非科技部 | 92 | 大學校院藝術與設計系所人才培育計畫-策略聯盟教學資源中心-音像數位設計資源中心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03.08 ~ 2004.07 | 教育部 |
科技部 | 91 | 建構傳播資料庫(體系)之研究第三期(2/2) | 翁秀琪,馮建三,陳百齡,盧非易 | 共同主持人 | 2002.12 ~ 2003.11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1 | 以Web為基礎的媒體服務與運作平台之研究發展—總計畫(I) | 劉吉軒,沈錳坤,廖文宏,曾國峰,陳百齡,吳筱玫,盧非易 | 共同主持人 | 2002.08 ~ 2003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1 | 以Web為基礎的媒體服務與運作平台之研究發展—子計劃三:以閱聽人資訊為基礎的Web新聞系統之設計與實作(I) | 沈錳坤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2.08 ~ 2003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90 | 建構傳播資料庫(體系)之研究第三期(1/2) | 翁秀琪,馮建三,陳百齡,盧非易 | 共同主持人 | 2001.12 ~ 2002.11 | |
科技部 | 90 | 建構新聞資料庫芻型:應用「可延伸標誌語言」(XML)發展內容標誌 | 陳百齡 | 計畫主持人 | 2001.08 ~ 2002.07 | |
非科技部 | 90 | 資訊社會之傳播政策分析 | 陳百齡,林麗雲,陳炳宏,劉靜怡,莊國榮 | 計畫主持人 | 2001.05 ~ 2001.11 |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|
科技部 | 89 | 探討記者查證、訪問、寫作的知識基礎:專家能力的特質(3/3) | 陳順孝,鍾蔚文,臧國仁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2000.08 ~ 2001.07 | |
科技部 | 89 | 探討記者查證、訪問、寫作的知識基礎---專家能力的特質(II) | 鍾蔚文,臧國仁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1999.08 ~ 2000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88 | 探討記者查證、訪問、寫作的知識基礎:專家能力的特質(I) | 鍾蔚文,臧國仁,陳百齡 | 共同主持人 | 1998.08 ~ 1999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87 | 探究新聞記者專家生手的本質---以線上虛擬實境作為研究工具 | 陳百齡,臧國仁,鍾蔚文 | 計畫主持人 | 1997.08 ~ 1998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87 | 新聞報導如何呈現事實?語言層面的探討---新聞中事實建構的語法分析(I) | 鍾蔚文,臧國仁,陳百齡,黃葳威,翁秀琪 | 共同主持人 | 1997.08 ~ 1998.07 | 科技部 |
科技部 | 86 | 新聞記者知識的本質:專家與生手的比較 | 鍾蔚文,陳百齡,臧國仁 | 共同主持人 | 1996.08 ~ 1997.07 | 科技部 |
國家 | 學校名稱 | 系所 | 學位 | 期間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美國 |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| 教育工學系 | 博士 | 1987.09 ~ 1993.01 |
台灣,中華民國 | 國立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碩士 | 1982.09 ~ 1986.01 |
台灣,中華民國 | 國立臺灣大學 | 法律學系 | 學士 | 1976.09 ~ 1980.06 |
經歷類別 | 服務機關名稱 | 單位 | 職務 | 期間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校內本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教授 | 2016.08 ~ 迄今 |
校內本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副教授 | 2013.01 ~ 2016.08 |
校內本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副教授 | 1993.02 ~ 2013.01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8.08 ~ 2019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系主任 | 2018.08 ~ 2019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實習廣播電台 | 台長 | 2018.08 ~ 2019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7.08 ~ 2018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系主任 | 2017.08 ~ 2018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實習廣播電台 | 台長 | 2017.08 ~ 2018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數位人文團隊計畫辦公室 | 教授 | 2017.04 ~ 2017.12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6.08 ~ 2017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實習廣播電台 | 台長 | 2016.08 ~ 2017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新聞學系 | 系主任 | 2016.08 ~ 2017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資訊與媒體整合實驗中心 | 主任 | 2016.08 ~ 2019.07 |
校內兼職 | 傳播學院 | 教授 | 2016.08 ~ 迄今 |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數位人文團隊計畫辦公室 | 召集人 | 2014.02 ~ 2017.03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2.08 ~ 2013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| 執行長 | 2012.08 ~ 2013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1.08 ~ 2012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| 主任 | 2011.08 ~ 2012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研究部 | 主任 | 2011.08 ~ 2013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 | 副院長 | 2010.08 ~ 2011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| 主任 | 2010.08 ~ 2011.07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| 班主任(在職專班) | 2010.08 ~ 2013.08 |
校內兼職 | 政治大學 | 實習廣播電台 | 台長 | 2003.08 ~ 2004.07 |
經歷一覽 |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| 評審委員 | 2018.09 ~ 2018.11 | |
經歷一覽 | 資訊社會研究學會 | 監事 | 2016.10 ~ 2018.11 | |
經歷一覽 | 圖書資訊學研究 | 編輯委員 | 2010.08 ~ 2012.07 | |
經歷一覽 | 中華傳播學會 | 常務理事兼副理事長 | 2010.08 ~ 2012.07 | |
經歷一覽 | 行政院新聞局 | 第三屆數位金鼎獎評審委員兼召集人 | 2010.03 ~ 2010.10 | |
經歷一覽 | 《中華傳播學刊》、《新聞學研究》 | 期刊評審 | 2009.08 ~ 2011.07 | |
經歷一覽 | 行政院新聞局 | 第一屆數位金鼎獎評審小組委員兼召集人 | 2008.02 ~ 2008.04 | |
經歷一覽 | 經濟部 | 委員兼召集人 | 2007.12 ~ 2008.12 | |
經歷一覽 | 經濟部 | 評審委員 | 2007.01 ~ 2007.12 | |
經歷一覽 | 經濟部 | 諮詢委員 | 2006.01 ~ 2007.12 | |
經歷一覽 | 行政院新聞局 | 委員 | 2002.08 ~ 2004.07 | |
經歷一覽 | 中央通訊社 | 董事 | 2001.08 ~ 2004.07 | |
經歷一覽 | 印第安那大學 | 訪問學者 | 1998.08 ~ 1999.07 | |
經歷一覽 | 印第安那大學 | 專案經理 | 1990.08 ~ 1991.07 | |
經歷一覽 | 行政院新聞局 | 科員 | 1984.07 ~ 1987.07 |
類別 | 年度 | 獎項名稱 | 頒獎單位 |
---|---|---|---|
校內 | 104 | 資深優良教師 (20年) | 國立政治大學 |
校外 | 103 | 103年度全國模範教育人員 | 教育部 |
校內 | 101 | 傑出服務教師獎 | 政治大學 |
校內 | 94 | 優良數位學習課程 | 政治大學 |
校內 | 93 | 三等服務獎章 | 政治大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