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人次:
16621
想像、敘事與互動
「想像、敘事與互動」專業修業規定
壹、專業宗旨:
培養傳播內容產製人才,期使學生具備想像、敘事與互動之專業知能,批判、關懷與獨立思考的態度,深厚的人文與藝術涵養、及宏觀的未來視野與國際競爭合作能力。
貳、專業目標:
- 培養學生的創意、企劃、設計等想像能力;
- 培養學生使用文字、圖像、影像、聲音、表演工具的技藝能力;
- 培養學生準確建構故事內容與話語形式的說故事能力;
- 培養學生掌握新媒體之非線性敘事、跨媒材敘事、資料庫敘事、互動、隨境敘事、行動內容、社群共創等特質,以適應新媒體時代內容產製變化之能力;
- 培養學生跨媒材、跨文類、跨文本、跨媒介之整合能力;
- 培養學生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創作的能力;
-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、批判、與具社會關懷之創作態度;並能面對未來趨勢挑戰,及國際競爭合作的能力。
參、畢業要求﹕
一、修課:
1. 院必修— 傳播導論(1學分);
2. 基礎課程—研究方法、傳播理論(各3學分,共6學分)
1. 院必修— 傳播導論(1學分);
2. 基礎課程—研究方法、傳播理論(各3學分,共6學分)
3. 核心課程:
- 想像與書寫: 3學分
- 導演方法: 3學分
二、畢業學分:31學分。
三、評鑑:
三、評鑑:
1. 論文發表;
2. 實務競賽;
3. 創作作品發表;
4. 畢業論文計劃書口試;
5. 畢業作品計劃書口試。
2. 實務競賽;
3. 創作作品發表;
4. 畢業論文計劃書口試;
5. 畢業作品計劃書口試。
四、論文或作品之要求:學位作品或學位論文。
肆、課程規劃:
一、核心課程(想像與書寫3學分+導演方法:3學分):
1. 想像與書寫:
1. 想像與書寫:
可任課教師(目前或曾經,建議):盧非易老師、林玲遠老師、蔡 琰老師、
陳文玲老師、劉慧雯老師、黃心健老師、吳岳剛老師、陳聖智老師
陳文玲老師、劉慧雯老師、黃心健老師、吳岳剛老師、陳聖智老師
2. 導演方法:
可任課教師(目前或曾經,建議):盧非易老師、傅秀玲老師、蔡 琰老師、王亞維老師
二、 院內相關選修課程建議:
1. 現有課程:
- 敘事-非敘事:攝影創作專題
- 專題:短片編劇與賞析
- 想像與書寫
- 導演方法
- 視覺傳播研究
- 動畫專題研究
- 非劇情片理論與創作
- 設計理論與方法
- 創意策略與設計
2. 建議新開課程:
- 紀實影像書寫
- 劇本改編
- 視覺經典研析與實作
經由賞(美學)析(分析探討),再帶入視覺想像敘事與表現,經過賞、析、想、作的過程,學習者較能獲得視覺美學與創作的真義。
3. 院外建議選修課程:
3. 院外建議選修課程:
校外:視研修方向與學業導師討論。
例:台北藝術大學
例:台北藝術大學
- 電影創作碩士班
-
新媒體藝術碩士班
王亞維老師、江靜之老師、林元輝老師、林玲遠老師、吳岳剛老師、柯裕棻老師
郭力昕老師、陳文玲老師、陳聖智老師、傅秀玲老師、鍾適芳老師、黃心健老師
劉慧雯老師、蔡 琰老師、盧非易老師
郭力昕老師、陳文玲老師、陳聖智老師、傅秀玲老師、鍾適芳老師、黃心健老師
劉慧雯老師、蔡 琰老師、盧非易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