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期三年的數位文化美感在地創生行動,以因時因地制宜方式,根據偏鄉離島各自特色,設計不同人文藝術與科技素養實踐方案,如澎湖以中學生居多,著重設計與定格動畫、數位隱私權、文化公民素養等傳遞;樹林以小學生為主,則以圖文或攝影文字為主,結合當地的關注議題。
鎮海國中吳憶如校長解釋,離島海岸常浮現隨著洋流堆積的塑膠瓶、浮球等各式垃圾,除宣導環保的重要,也運用這些廢棄物著色,布置校園景觀,讓資源再利用。傳院師生前往澎湖白沙灣,與離島青少年一起蒐集在地素材,透過文字、繪圖,定格動畫等型態,記錄在地人文故事。
廣電系學生鄭伃倢參與偏鄉數位文化美感服務,透過戲劇、肢體表演、聲音表情,帶著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生,發揮創意,她說,中學生對於媒體的好奇心與學習動力比較明顯,即便課後,仍頻頻找隊輔老師討論各種表現方式。
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表示,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消弭教育資源的不平均,偏鄉藝術人文與科技素養大學社會責任計畫,服務對象以偏鄉離島中小學生為主,傳院學生面對與傳院同學不同的氛圍與學習樣貌,在做中學中應用實踐傳播專業所學,也拓展傳播背景同學的視野,認識各式生活型態的台灣。
K-12偏鄉藝術人文與科技速樣大學社會責任計畫,刻正在雙北進行元宇宙美感系列講座,預計八月前往花蓮賽德克部落,持續推展數位文化美感創生行動。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並舉辦元宇宙迷因梗圖創作徵件,預計十月底截止,相關資訊可查詢白絲帶關懷協會官網www.cyberangel.org.tw。
![]() 圖一:澎湖中學生發表數位文化美感營成果(照片來源:黃葳威) |
![]() 圖二:政大研究生王若茵示範定格動畫實作(照片來源:黃葳威) |
![]() 圖三:傳院師生前往澎湖白沙灣服務(照片來源:黃葳威) |
![]() 圖四:(網路停看聽)傳遞善用科技的重要(照片來源:黃葳威) |